本周推荐

主页 > 修心养德 > 佛经教导末法时期如何辨别善知识

佛经教导末法时期如何辨别善知识

发表日期:2016-01-29 21:29 | 来源 :未知 | 点击数: 次 收听:
佛经教导末法时期善知识
    《涅盘经》云:“生世为人难,值佛世亦难,犹如大海中,盲龟遇浮孔。” “清净法宝,难得见闻。我今已闻,犹如盲龟,值浮木孔。”这都说明虽然盲龟在大海中值遇浮木的机率非常的低,但若能够得到人身,值遇佛法,却更为稀有难得和弥足珍贵。
佛陀早就告诫后世弟子,末法时期,邪师说法如恒河沙,无数魔子魔孙混迹佛门之中,披着佛法的外衣,坏我正法,害我佛子。很多佛子在学佛之初不知如何辨别正邪,如何分辨善恶,常常错把伪装起来的恶知识,当成大善知识,甚至当成了佛菩萨觉者再来,盲目跟从追随崇信,亲近恶友,远离善法,不知不觉中,慢慢堕入魔道,断送了法身慧命,岂不可惜!
正如慧律法师所说:“众生因为没有正法眼藏,也没开般若的智慧,分不清楚哪个是正法,哪个是邪法,在某一个时间,某一个空间,他只能接收到某一些少许的法,他就觉得很知足,就觉得这个是一个善知识,是一个大善知识,他就倾心的依附他,不晓得他把你引导,一盲引众盲,相牵入火坑,都不知道!”
由此可见,普遍缺乏辨别正法恶法,辨别善友恶友的慧眼,是我等末世行人的一大致命弱点。
    
    佛陀已然灭度,但佛陀的教诲还在!佛陀的戒律还在,佛陀的教法还在!菩提路上,我们当以戒律和经典为依据和准绳来选择和依止善知识,辨别和远离恶知识,才能正确领会佛法真谛,迅速的趣入佛法的正道。
借此因缘,与广大同修,一起学习一下如何辨别善恶,早具正法眼藏,远离恶友恶法,早修正道,早日成就。
所谓恶知识,不是说面目凶恶、狰狞的就名为恶知识,而是能够让我们放逸懈怠、退失道心、生起烦恼、追逐现世欲乐的人,才名为恶友或恶知识。如《佛藏经》说:“何等为恶知识?恶知识者,常好调戏,轻躁无羞,言语散乱,不摄诸根,心不专一,痴如白羊。”我们常常会接触到恶友,但是又不晓得危害,不知道应该远离,反而容易跟他们很亲密。如此下去,不知不觉就会造成我们的善业无法增长、恶业不断随顺累积,无形中堕落下去。
在很多经典中,佛陀都告诉弟子们要远离恶友,并一再强调恶友的过患。如《正法念处经》说:“恶知识者,是贪瞋痴之所住处,有智之人应当舍之犹如毒树。”一切恶法生起的最大助缘就是恶友,只要恶友在你旁边,他不知不觉就会影响你,就象毒树一样。毒树是什么样呢?从树根到枝叶全都是毒,连吹拂毒树的风吹到你身上都会使你中毒,你还完全不觉得,还觉得很舒服。
密勒日巴尊者是藏传佛教里一位大修行人,他在教导弟子冈波巴大师关于恶知识、恶友的危害时说:你一定不能同贪瞋痴非常炽盛的人交友,这种贪瞋痴炽盛的人,甚至包括他的影子都会影响你,这种人的心性和他的影子,能够破坏你内心相续的善法。因为恶友内心有很强的无明烦恼的火焰,就犹如房子着火一样,不仅把自己家里边的东西烧掉了,还能够把邻居家也一起烧掉,他的无明烦恼火也会延烧到你身上来。所以,恶知识、恶友会让自他一起堕落三恶道。
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》说:“当远离恶知识,当亲近供养善知识。”在佛门里的善知识,用现在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就是“明师”,在修行的道路上能有一位好的老师给我们指导、帮助,启发我们内在的智慧、慈悲、善法欲,引导我们从凡夫通往佛地,那是非常重要的。
好的善知识,能够将佛法分门别类地对我们进行引导,让我们不会迷失在浩瀚的法海当中,否则,身处其中难免迷失修学的方向。《宗镜录》说:“佛法无人说,虽智不能了。”表面上的文字意思,我们可能看得懂,但是文字所指的修行内涵,却不一定能夠体会到,甚至有时连文字的意思都会理解错。我们内心的体会必须要得到善知识的印证,同时心中的疑惑也必须通过对善知识的请益来得到解决。而在善知识的摄受教诲、耳提面命之下,很快就能将佛法的要义领纳在心中,所以祖师比喻说,亲近善知识如果能够做得好,得到佛法的心要就如同探囊取物一般。
 
由上可见善知识的重要性!那么善知识有些什么标准呢?
《瑜伽师地论》里讲到,善知识有八种标准:“何等为八?谓如有一安住禁戒,具足多闻,能有所证,性多哀愍,心无厌倦,善能堪忍,无有怖畏,语具圆满。” 
 
第一,安住禁戒。要持戒清净,守戒律,身语意三业对戒律没有亏损,因为戒是一切功德的根本,如《四分律》说:“戒为无上菩提本,应当一心持净戒。”如《华严经》说:“如佛所说,自不持戒令他持戒,自未调伏令他调伏,无有是处。” 其根本是五戒十善,五戒为:远离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饮酒。十善为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言、不绮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悭贪、不嗔恚、不邪见。
第二,具足多闻。要对很多的佛法都能够通达,能够受持。因为要教别人的话,跟单单自修不一样,需要广泛地了解所教的对象,对佛法经论都有清楚的认知和把握,才能帮助引导别人。 
第三,能有所证。要在佛法上,特别是在禅定、智慧上面,要有一定的修证、证量,这样才能深入地引导别人。
第四,性多哀悯。要对对众生常常起慈悲怜悯之心,有慈悲怜悯之心才会去帮助众生、救度众生。如果没有,就不会愿意管别人。 
第五,心无厌倦。要对弟子们的教导不怕麻烦,不辞辛苦,能够善于引导、鼓励,宣说正法,内心里面从来都没有舍弃过弟子,没有厌倦。做为善知识要教导弟子,对弟子的法身慧命负责任,就不能有厌倦心。
第六,善能堪忍。只有善能堪忍才能做到瞋不报瞋、打不报打、骂不报骂。人家骂你,你不还口,人家打你,你也不还手。《梵网经》里面讲难忍能忍,只有这样才能度众生。因为度众生要度六道有情,豺狼虎豹等等都要度,那些暴恶的有情要把你吃掉时,你不仅不恨它,还想着要度它,这才是菩提心的体现。
第七,无有怖畏。无有怖畏是指宣说正法的时候内心没有怯劣,因为这是为了弘法,弘法为家务,利生是事业。如论中解释:“云何名为无有怖畏?谓处大众说正法时,心无怯劣,声无战掉,辩无误失,终不由彼怯惧因缘,为诸怖畏之所逼切,腋不流汗,身毛不竖,如是名为无有怖畏。”
第八,语具圆满。要能把佛法讲得非常清楚,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,让人家很容易懂,能够理解该做什么、不该做什么,这样才能够引起听者听法的欲望。

    我们在人生漫长的学佛历程中,选择、亲近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。通过我们亲近善知识、听闻佛法,坚定自己的信心,在善知识的提携呵护下,建立起正确的修行知见,然后精进用功,才能一步步走向解脱的大门。

   在找到合格的善知识之前,自己一定要依据戒律和经典来学习。修学佛法的人众所知之,《楞严经》是一部有名的“破魔大全”宝典。尤其末法时期我们不如理如法修学可能会遭遇的种种乱相,佛在此经中,几乎都说到了!而且讲的十分透彻、明白,并且也指出其各各对治之方。因此,此经更是末法时期众生修行不可缺的一部宝典;依此宝典,末法众生方可望于如此正法得正信、正知见、正解、正修行,而不被种种邪魔外道所转、所诳惑、破坏。

小编推荐:
末法时期,邪师恒河沙,到处都是
【佛教常识】正法时期、像法时期
“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”语出佛经
曾国藩与佛经的故事 | 私谈

 

我爱素食网

  • 推荐内容
  • 相关养生资讯

    养生专题

    热点排行

    栏目排行

    • 资讯
    • 菜谱
    • 营养
    • 中医
    • 健康
    热点推广
    素食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