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周推荐

主页 > 修心养德 > 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:佛是众生最优秀的导师

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:佛是众生最优秀的导师

发表日期:2016-03-23 20:42 | 来源 :未知 | 点击数: 次 收听:
科学家,佛教,导师
(一)当科学家遇到佛教
 
 “曾经有很多人问过我,作为科学家,又是大学校长,你为什么信奉佛教?”
 
 “我常常想,如果我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,可能就没有人提出这个疑问。这反映了人们对佛教仍然不大理解。甚至有人会认为佛教是不科学的、消极的、甚至迷信的。这类误解现在仍然很普遍。很多影视作品里面的角色,一旦看不开就出家当和尚、做尼姑,让人们以为佛教是避世的、消极的宗教。看见很多婆婆拜观音菩萨求福,就认为佛教是迷信的宗教,其实那些只是附会于佛教的民间习俗,并不代表佛法,甚至应该说是和佛法无关的。通过多年来的学佛,我深刻体会到,佛教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,而是一门深奥渊博的哲学。‘佛’是觉悟了的人,他不是造物主,也不是主宰万物的神,他是众生最优秀的导师。”
 
 作为一位理性的科学家,潘宗光皈依佛门,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偶然,亦非退休后修身养性的寄托,而是长期思考体验的必然。
 
 “童年的时候,我经常见到长辈们在每月初一、十五吃斋,焚香供佛,以为这就是佛教。那时对佛教的印象是模糊的,没时间去了解和接近它。读书时,我上的是教会学堂。常常有牧师来讲课,但是听不进去,心里没有感应。后来我去英国读书拿博士学位,到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,及后回香港大学任教,依然没有机缘接触佛教。我真正走近佛教,了解佛教,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。”
 
 1991年,潘宗光受聘担任香港理工大学校长。第二年,他在偶然之间发现桌上有一张佛学会的讲座通知,刚好那天晚上他有时间,便应邀前去听讲。
 
 “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佛教。做讲座的是一位学佛多年的陈家宝医生。他从医生治身和佛家治心入手,讲得非常好,非常有道理。我听了以后有非常大的震动,觉得和自己的思维想法很近。当时我就有很奇异的感觉,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请陈家宝医生介绍一些佛学方面的书籍给我。”
 
 从此,潘宗光埋头于经书之中,潜心研读佛经。他去“明珠佛学会”听“佛学初阶”,去“普明佛学会”听佛学系统讲座,“各种初级班,中级班,都去听……”他就像遇到一个科学新发现,一心要去了解它、掌握它、证明它。
 
 “在这之前我对佛教是不了解的,认为它可能是迷信的、消极的、不科学的。”“看了很多佛经之后,我开始认识到,佛教完全不是迷信,而且是非常科学的。虽然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范畴,但在我看来,两者背后都贯穿着对因果的探索和学习。或者说,佛教与科学对因缘的探索是不谋而合的,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我会尝试利用自己对科学的认识,从科学的角度,来解释‘诸行无常,诸法无我’等佛教义理。而且我越读越觉得佛法的精妙。在我看来,佛教的基本理论‘缘起性空’,本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。佛陀就是觉悟到宇宙的本质及其自然规律的真理。佛教讲究信、解、行、证,重要的是通过实践,得到证悟。”
 
 随着对佛学理解的深入,潘宗光亦开始体验修行的生活。1995年,潘宗光来到台湾佛光山,参加“七日短期出家”。——“在短期出家的那段时间里,晨钟暮鼓,清风明月,300 多位同修,无论各自的背景和地位如何不同,全部平等相待,过着同一种庄严、朴素、守戒的清净生活,给我至今难忘的深刻体验。之后,我又参加了台湾法鼓山和缅甸宣隆寺等道场的禅修训练。如法如仪的禅修训练,使我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。坐禅使我开始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,得以拓展心灵空间,处事的态度亦较前客观和包容。
 
(二)佛教与科学殊途同归
 
 当年在英国求学时,潘宗光获得了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及科学博士学位。这样的经历,使得这位科学家如今在研习科学与佛学之间的关系时,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深度。
 

小编推荐:
【素食护生】 佛教吃素放生的意
【素食戒杀】欲度众生 先不吃肉
一位学佛人的深切体悟:不能自吃
农历八月十五,恭贺月光菩萨诞,

 

我爱素食网

养生热点:佛教 众生 导师 优秀
  • 推荐内容
  • 相关养生资讯

    养生专题

    热点排行

    栏目排行

    • 资讯
    • 菜谱
    • 营养
    • 中医
    • 健康
    热点推广
    素食图片